做菜溜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食材 > 水产类

水产类

这里的36种石斑鱼,你认识多少种?

2017-06-17 22:15:00水产类
石斑鱼肉质肥美鲜嫩,营养丰富,深受人们的赞誉,被奉为上等佳肴,供不应求,因而石斑鱼的价格普通较高。而石斑的种类也有很多,共163种,今天红厨网就为大家介绍其中36种最为珍贵的石斑。

我们先来看几条关于石斑鱼的旧事:

2011年5月1日,北海渔民在北部湾海域作业时,捕到一条230公斤的大石斑鱼,一家海鲜餐馆以5万元收买了这条石斑;

2014年1月5日夜,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捉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王,并以1.1万令吉(约合人民币)的低价卖给一家餐厅的华人东主;

2016年1月1日上午,海南省琼海博鳌镇一渔民在博鳌港捕捉一条260多斤龙胆石斑鱼,外地一家饮食连锁企业以26000元低价推销到店;

……

相似天价石斑鱼的旧事有很多,这些都足以阐明石斑的珍贵与美味。

石斑鱼肉质肥美鲜嫩,养分丰厚,深受人们的赞誉,被奉为上等佳肴,供不该求,因此石斑鱼的价钱普通较高。而石斑的品种也有很多,共163种,明天红厨网就为大家引见其中36种最为珍贵的石斑,请往下看。

龙趸

鞍带石斑鱼,俗称龙趸、龙胆石斑、花尾龙趸、猪羔斑、枪头石斑鱼、倒吞鲎、鸳鸯鲙、紫石斑鱼等,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品种,故也称为“石斑之王”。龙趸大多生活于寒带、亚寒带的珊瑚礁海区。除了在我国西沙、南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外,国内在红海、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,南至澳大利亚,北达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散布,被西北亚地域推为四大名鱼之首。

龙趸是陆地中的一种宝贵珍馐,野生种类体重普通在三四十斤以上,而人工养殖的石斑鱼普通只要1-5斤的为多。野生龙趸鱼多藏于珊瑚礁中不随便出面,生长较为迟缓,体型超越60厘米的龙趸鱼更是曾经在海里生活了超越20年,灵性十足,十分难以捕获。它的药理功用不俗,能医治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争心血管疾病。

龙趸的肉质上乘,养分丰厚,滋味好于普通石斑鱼,能做多种海鲜佳肴,货源稀少、售价昂贵,在广州市场,每公斤零售价高达190元摆布,酒家食肆更卖到200多元,但仍受人们喜爱。

海红斑


赤点石斑,俗称红斑、海红斑。海红斑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,广东沿海产量较多。

海红斑能在庞大的石斑家族中锋芒毕露、跻身“四大鱼王”之列,和它喜庆不祥的大白色表面是分不开的。海红斑色泽红艳瑰奇,头、背较深,腹部颜色较淡,加上外皮富含胶质比普通鱼要厚韧一些,当蒸熟后搁在盘里,表皮没有漏洞而颜色愈加鲜丽。

海红斑是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,肉质鲜美,清蒸或煮姜丝清汤均宜。香港有活鱼作海鲜销售,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贵的。

老鼠斑

驼背鲈,俗称老鼠斑、鳘鱼、扁鮨,由于头长嘴尖,外形酷似老鼠而得名。

老鼠斑的鱼皮胶质比拟丰厚,肉多刺少、肉质细嫩、滋味鲜美,颇似鸡肉,素有“海鸡肉”之称。

老鼠斑由于其肉质细嫩,滋味特别鲜美,是为海产品的宝贵鱼之一,在市场上的价钱特别昂贵,它既是一种初级欣赏鱼类,也是一种初级食用鱼类。

青斑

斜带石斑俗称青斑、青鳍、泥斑,因体色呈青褐色而得名,次要散布在我国东海、南海等亚寒带、寒带地域。

青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体侧有5条斜纹,具有橙红或白色斑点。别的除了尾鳍具斑点外,其它各鳍均为灰褐色。

青斑属于宝贵鱼类,肉质肥美,极为鲜嫩,并且养分非常丰厚,深受食客的喜欢。值得留意的是,局部地域会把老鼠斑也称作青斑。

老虎斑

棕点石斑鱼,俗称老虎斑,身体黄色至浅褐色,以金黄色最靓,次要散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寒带、亚寒带海域。

老虎斑蛋白质的含量高,而脂肪含量低,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外,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、钙、磷以及各种维生素;鱼皮胶质的养分成分,对加强上皮组织的完好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分解有重要作用,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。

老虎斑是石斑里的普通种类,鱼皮较厚,头腩饱满,多肉爽脆,口感优于青斑,市场价钱是青斑的二倍以上,在市场中比拟罕见。

金钱斑

玳瑁石斑鱼,俗称金钱斑、、花头梅斑、花狗斑,因其体表的斑点呈六角形,好像钱币普通而得名。金钱斑散布于西太平洋区,由日本至澳洲。台湾各地皆有产,以澎湖产量较多,且澎湖出产的金钱斑是公认的最下品。

金钱斑体长,呈椭圆外形,侧扁而细弱。其头部、各鳍乃至全身普通呈淡黄、淡白或浅白色,其斑纹普通呈六角形或圆形,散布密集,反使全身出现网状图案。金钱斑的腹部在胸鳍基部后方具2条暗色带;胸鳍斑点不甚显着。

金钱斑是一种高端的食用鱼类,其价钱昂贵,肉质雪白细嫩,非常鲜美,是为鱼中下品。烹饪方式很多,不外做法越复杂,越能品味到极致的鲜美。

珍珠龙趸

珍珠龙趸又称沙巴龙趸、龙虎斑或珍珠斑,是用龙胆石斑(公)与老虎斑(母)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,其肉质细嫩、生长疾速、抗病力强,有虎斑头、龙胆尾的外型,斑纹呈斑斓状,非常美观。

肉质鲜嫩的珍珠龙胆石斑鱼,可以用砂锅烹煮,或许是生炒,还可以把珍珠龙胆石斑鱼煎成酥酥脆脆的龙虎斑酥,比普通的龙胆石斑,口感愈加软嫩有质感。

目前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商品鱼在早两年利润吸引下,少量养殖户涌进该市场,产量逐年添加,市场价钱也有所下降,一斤摆布的珍珠龙胆市场价钱在50元/斤以上,一斤半以上的珍珠龙胆鱼市场价钱在45-50元/斤摆布。

东星斑

东星斑因其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而被称为“星斑”,又因产自南海的东沙群岛而得名。

东星斑颜色丰厚,有蓝色、白色、褐色和黄色的种类,其中以白色为最佳,红中带黑次之,略带粉色和通体黑色最次。东星斑的体形比普通石斑鱼要小和长,其头部粗大,肉多且颜色雪白,非常鲜美。口感劲道,深得食客喜欢。

自从东星斑被列为受维护的鱼类后,政府曾经严峻制止人们捕抓这种鱼,因而东星斑曾经成为稀有种类的鱼类。

由于东星斑的价值不菲,市场上常常有用其它的白色斑点鱼替代出售,如燕尾星斑。燕尾星斑产量较多,捕捉后容易死亡,故鱼贩多会冷冻出售,价钱比东星斑廉价。它的肉质比东星斑要寡淡不少,尾巴较短且摆布叉开,而东星斑尾巴则扁平如扇子。

西星斑

蓝点石斑,别名莹点石斑,俗称西星斑。西星斑身上布满蓝色或黑色斑点,全体呈褐色或灰绿色,次要散布在印度-太平洋寒带海域,包罗台湾南部、西南部及兰屿、绿岛、澎湖海域。
西星斑幼鱼常呈现于潮池中,偶然还会进入河口区,成鱼栖息于礁石斜坡、礁沙混合区及海藻繁盛区。西星斑的星点大而圆浑,外皮较厚,加上肉质结实,故普通是起肉炒球、斩件纹煮为多。

普通来说,西星斑1条大约有3斤摆布,市场报价每斤约400元。

这里和大家引见一下东星斑与西星斑的区别:

1、东星斑的星点较西星斑小,身体色泽较西星斑多;

2、西星斑尾鳍后缘呈白色,接近后缘的中央有黑色纵带;

3、东星斑价钱昂贵,远超西星斑。

泰星斑

斑鳃棘鲈,俗称泰星斑,因其晚期是由泰国出口的星斑而得名。泰星斑头部及身体呈白色、橘红或棕色、灰绿,全身布满蓝色远点,头部亦有大批斑点,而腹部则无斑点,接近后缘处有黑色纵带。

泰星斑的外形与东星斑类似,但其身上斑点大于后者,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,可作为区分两者的根据。

泰星斑的体型细长,生炊泰星斑是潮菜的做法,烹熟后显露雪白的鱼肉,十分诱人。

金钱龙趸

蓝身大斑石斑别名黑斑石斑鱼,又叫金钱龙趸。蓝身大斑石斑也有金钱斑的俗称,不外因其体型宏大,且次要散布在红海、非洲东部至大堡礁,国际市场较为稀有,故在业内金钱斑普通指的是上文的玳瑁石斑。

蓝身大斑石斑鱼是海中大型鱼之一,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,散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,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,各鳍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纹。幼鱼之特徵与成鱼类似,唯体色较淡。

蓝身大斑石斑为大型石斑鱼,已捕捉记载2m长,180kg重。其性格平和不怕人,捕捉难度不高,因其为极佳的食用鱼,常常为潜水渔夫捕获,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国度公园已将其列入维护。

苏鼠斑


黑驳石斑鱼别名珊瑚石斑鱼,俗称苏鼠斑、黑虎麻,散布于西太平洋区,包罗印尼、菲律宾、南中国海、台湾、所罗门、马里安那群岛及澳洲。台湾南部产量较多。

头部及体侧褐色至灰绿色,头部、体侧及各鳍分布着小于瞳孔的黑斑,背鳍基部后半部具三个黑斑,第一个斑最大且分明,其尾鳍呈圆外形。

苏鼠斑合适煮汤,其肉质上佳,汤品非常鲜美。

芝麻斑

密点石斑别名布氏石斑,俗称芝麻斑,在潮汕又简称为麻斑,因全身布满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圆点而得名,终年生活在海岸边岸礁区里。

芝麻斑身体呈深棕色,鱼体呈纺缍形,胸鳍上有小黑点,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。

芝麻斑肉色雪白,肉质嫩滑鲜美。由于其肉质偏嫩,容易散碎,在潮菜中常用作生炊。现潮汕酒楼罕见的芝麻斑多为每条1-1.5公斤,偶然也有2公斤以上。

红瓜子斑

红九棘鲈又称宋氏九刺鮨,俗称红瓜子斑、网纹鲙、红舵,因全身布满有褐白色或深棕色小点而得名,呈橙白色至黄褐色。红瓜子斑次要散布在中国南海诸岛、海南岛、澎湖列岛;在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,北达日本,南至澳大利亚亦有散布。

红瓜子斑是一种高档食用海水鱼,其鱼肉雪白,肉厚且爽滑,鱼味浓郁,不外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。

蓝瓜子斑

蓝瓜子斑属于少见种类,原产于西北亚,出海捕捞一船普通只能捕捉1-2条,很难可以品味它的滋味,非常珍贵。

蓝瓜子斑体型较大,一条大约有7斤摆布,体型与红瓜子斑接近,体色呈浅蓝至青蓝色,全身布满圆形至不规则的黑色斑点,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背鳍、尾鳍的末端均为黑色。

蓝瓜子斑的鱼皮较厚,油润弹滑,肉质比拟细嫩,而头部和鱼腩则可以清蒸,鱼肉滑炒,鱼骨煮汤,一鱼多吃。

别的除了红蓝瓜子斑外还有一种更为稀有的白色种类,称为白瓜子斑。由于实属稀有,红厨网在此略去不表。

点带石斑

点带石斑鱼,鱼体黄棕色,分布赤褐色小圆斑及数条深色斑带,尾鳍呈圆外形。点带石斑鱼散布普遍,在印度-西太平洋寒带海域均有出产,其中包罗台湾南部、西南部及兰屿、绿岛、澎湖海域。

点带石斑鱼因其肉质细嫩、滋味鲜美、养分丰厚,深受海外外市场欢送,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性价值的食用鱼。

花石斑

蜂巢石斑俗称花石斑、蜂巢格仔、六角格仔、蝴蝶斑、牛屎斑,散布于寒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海域,在我国见于南海。
蜂巢石斑鱼体呈浅褐色,密被深褐色蜂巢状斑点,腹部斑点间隙较背部为宽,体长7-14厘米,各鳍均具与体色斑点分歧的斑点。

蜂巢石斑鱼为暖水性小型石斑鱼类,是珊瑚礁盘内最罕见的鱼类,肉质非常鲜美。

鲑点石斑

鲑点石斑体型较长,体长约12-23厘米,呈椭圆形,侧扁,头长大于体高,口稍大,次要散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寒带、亚寒带海域。

鲑点石斑鱼体色呈褐色,全身布满红褐色斑点,是著名世界的海鲜珍品之一。

黑石斑

美洲黑石斑鱼别名条纹锯、黑锯、条纹锯鮨,统称黑石斑,原产于散布于美国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。

美洲黑石斑鱼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,鱼体侧扁而细弱,椭圆形,口大,体被细鳞,带淡白或白斑,非常绚丽多彩,故还有翡翠斑、天星斑等称谓。其肉质丰腴、口感鲜软清新、富含养分、骨刺少、骨肉容易别离,便利加工处置。

黑石斑是一种宝贵的海水养殖鱼类,具有生长快、抗逆才能强、出肉率高、养分价值初等诸多优秀质量,商品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钱为180-200元/公斤,据记载最大集体长2m,重176kg。

豹星斑

豹星斑别名皇帝星斑,别称杂星、黄尾鲈,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,次要产于印度洋海域,在我国南沙群岛亦有产出。
豹星斑的体型较长,呈椭圆外形,侧扁,它的尾鳍呈圆形或凹形。豹星斑的体色变化很大,常呈褐色或白色,而各鳍大多出现黄色。而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侧有不规则的神色斑纹和斑点,其下颌要比上颌突出。

豹星斑也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材,它的肉质细嫩洁白,苦涩无比,养分丰厚,非常受食客欢送。

杉斑

清水石斑别名杉斑。“杉”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,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,次要散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。

杉斑的无论是外不雅容貌,还是色泽斑纹都与老虎斑非常类似,很难分辨。不外,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,而老虎斑的双眼长在头顶。还有一个分辨办法就是老虎斑的体型要更大一些,分量可达40多斤,而最大的杉斑也只要6-7斤摆布的大小。价钱上杉斑也比老虎斑要廉价不少,现每斤约合人民币100摆布。

宝石石斑

宝石石斑俗称流氓格仔、糯米格仔、白尾鲙,因全身不满宝石状的斑点而得名。宝石石斑次要产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,国际则次要散布南海、南海诸岛、广东沿海、台湾,尤于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。

宝石石斑体长,呈椭圆形,最大体长可达47厘米,通常体长为35厘米。其头部、体侧及各鳍的色泽较浅,全身分布着褐色、黄褐色或黄色的斑点,最大斑点有瞳孔般大小。

花鹦斑

花点石斑,别名花鹦斑、花英斑,因身上布满褐色斑点而得名。花鹦斑次要散布于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日本以及中国南海、台湾恒春等海域。

花鹦斑的头大而尖,身体呈卵圆形,头部大尾部小。其头部、侧身及各鳍均呈浅褐色,布满深褐色斑点,肉质嫩滑,非常鲜美。

油斑

云纹石斑,普通被称为电纹石斑,因其油脂含量非常丰厚,又被称为油斑。油斑次要产于北太平洋西部,我国东海和南海均有散布。

油斑普通体长13-15厘米,体型呈椭圆形,其色为浅褐色至褐色,体侧有5条暗棕色斑带,斑带在腹局部叉;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,另具黑色小点。油斑是石斑鱼类中的佼佼者,鱼肉质量较好。

褐石斑

褐石斑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食用鱼,可人工养殖,野生种类次要散布于东南太平洋区,包罗韩国、日本、中国、香港及台湾等沿岸。

褐石斑由于其体型外不雅与油斑十分类似,非常容易混杂,因而又被称作假油斑。褐石斑和油斑都有5条暗棕色的斑带,前部的横带异样延伸到头部。分辨办法是察看两种鱼体侧的特征:油斑体侧散布的是云状白色斑带,褐石斑则是布满粗大白色斑点。

褐石斑和假油斑的市场价钱相差甚远,常有不法商人用褐石斑冒充油斑出售。

七带石斑

七带石斑别名七带斑,因其能在7-8℃的高温环境下生活而又被称作冷水石斑,其次要散布于东南太平洋区,包罗韩国、日本、中国及台湾等沿岸。

七带石斑全身色泽呈浅褐色至灰褐色,体侧具有7~8条褐色斑带,并与7-9条淡色至白色横带相间陈列,两种斑带比照鲜明,特征明显,较容易识别。

七带石斑鱼的含肉率很高,其肉富含矿物元素,可以清蒸、红烧以及煮汤,出品肉质鲜嫩且有养分。

宽带石斑

宽带石斑俗称纵带石斑,次要散布于印度、朝鲜、日本以及南海及东海南部、台湾高雄等地域。

宽带石斑体型长,呈椭圆形,幼鱼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,腹侧偏白色,体侧具2条镶黑缘的白色宽斜带,背鳍和尾鳍都有黑点及线纹。成鱼体分歧为灰色,体侧白带逐步消逝,黑缘则转为线纹或斑点。

宽带石斑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,清蒸最能表现其鲜美。

六带石斑

六带石斑散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,我国只见于南海,因其体侧有6条斑带而得名。六带石斑普通体长7—15厘米,体呈棕色,体侧有6条褐色横带,带间陈列划一,带的宽度大于两带之间的间隔。

六带石板次要产于爪哇,是一种经济食用鱼,国际较为少见。

弓斑石斑

弓斑石斑别名吊桥石斑鱼、弧纹石斑鱼,次要散布于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,国际则见于沿海及台湾地域。其体长椭圆形,侧扁而细弱,呈浅黄色,因有多条暗褐色弧形宽带而得名。

弓斑石斑的肉味平平,并不是重要的食用鱼,适用于煮汤,富含胶原蛋白。

巨石斑

巨石斑鱼别名鲈滑石斑,次要散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,在我国台湾海域亦有。其体型较长,全体呈椭圆形,侧扁而细弱,体长普通为100厘米摆布,最长可达200厘米,重达400斤。巨石斑鱼呈淡灰绿色或褐色,全身分布着暗橘白色或深褐色的圆形深色斑点,斑点地方色泽较四周深,别的在背鳍有一大型的暗色斑块,有一般还会有5条暗色垂直斑纹。

巨石斑鱼是一种经济食用鱼,已有人工养殖,清蒸食用最佳,需求留意的是由于其摄入的食物较杂,有能够含有寒带海鱼毒。

玛拉巴石斑

玛拉巴石斑次要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暖水海域,在我国台湾地域亦有散布。其体色呈浅褐色,有五条微斜的暗色褐带,有时不明显,腹侧的班带会呈现分叉。它的头部、体侧、胸部等部位均有黑褐色斑点,别的头部和体侧还会分布着白色斑点及斑块。

玛拉巴石斑是一种美味的食用鱼,清蒸红烧均可,非常鲜美。

七星斑

豹纹鳃棘鲈别名花斑刺鳃鮨、豹纹豹鲙、珊瑚鳟鱼,俗称七星斑,次要普遍散布于西太平洋地域。

七星斑的体型长且硕壮,体长可达120厘米,其身体及头部呈橄榄色至红褐色,头、身体及鳍布满粗大的蓝点,胸鳍呈白色,尾鳍后缘局部有不分明深色带。

七星斑的鱼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,在市场上均会切成小块出售,头可煮清汤、背肉宜清蒸,腹肉红烧最美。

吻斑石斑

吻斑石斑鱼次要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暖水海域,最大体长可达35厘米。其头部及体侧呈淡色,全身布满了六角形暗斑,斑点距离很小,因此构成白线条。它的体背有5个黑斑,各鳍也均具暗色斑点及白色线条。

吻斑石斑鱼可做食用鱼和游钓鱼,以清蒸食用为佳。

细点石斑

细点石斑鱼别名高体石斑、蓝鳍石斑鱼,次要散布于西太平洋区,在我国台湾、澎湖海域亦有产出。其头部及体侧呈淡灰蓝色,全身包罗各鳍密布着小黑斑及一些呈锯齿状、不现则状的较大黑点,特征明显。

细点石斑鱼是一种经济食用鱼,亦常被展现于水族馆中,适于清蒸。

镶点石斑

镶点石斑鱼别名黑点格仔,散布于印度至西太平洋区,在我国台湾、澎湖海域亦有产出。镶点石斑鱼体型较长,为椭圆形,头部较大,呈浅褐色,体侧有6条暗褐色斑带,边缘列有黑色斑点,而各鳍也具有褐色斑点。

镶点石斑鱼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食用鱼,适于清蒸或煮汤,肉质鲜美。

三斑石斑

三斑石斑别名红皮鲙,散布于东南太平洋区,包罗韩国、日本、台湾及中国大陆。其体型较长,呈椭圆形,侧扁而细弱,头部及体侧呈淡褐色,分布着白色或红褐色的小斑点,背鳍具一较眼大的暗色斑,背鳍软条部两头部位另具一小暗色斑,另一小暗色斑於尾柄处,因而三斑而得名。

三斑石斑是一种经济食用鱼,已成功实验人工养殖品种,这种鱼肉质细嫩,清蒸烹饪最佳。

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鱼类,生长工夫需求10年以上,许多幼鱼未及生长即被人捕捉,令成功繁衍的时机锐减,鱼的数量大幅下跌。香港大学的研讨报告显示,各种石斑鱼类均遭到继续的滥捕,多种石斑鱼面对绝种危机。

由于过度的捕捞、缺乏监管和欠佳的保育任务,多种石斑鱼濒临灭绝,价钱也是越来越高,于是就有了文首的各种天价石斑鱼旧事。不外,在认识到石斑鱼数量的逐年增加,不少餐厅都表示不会再销售石斑鱼,而会用其它海鲜替代。

希望在将来,我们还能烹饪、品味到这种珍贵的美味。

你还见过多少种石斑鱼?

欢送留言分享!

本文由红厨网依据材料整编而成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编纂 | 红厨网_司马

很赞哦! ()
这里的36种石斑鱼   你认识多少种?   石斑   石斑鱼   石斑种类   石斑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