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养生全攻略:护身三关键与必吃三果品
清晨的露珠凝结在草叶上,晶莹剔透如珍珠,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——白露节气已至,秋意正浓时。
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第三阶段正式开始。此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,日照时间缩短,光照强度减弱,地面散热加快,气温下降速度明显提升。
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清晨草木上可见晶莹露珠,这是水汽遇冷凝结的自然现象,也是“白露”名称的由来—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故称秋露为“白露”。
一、白露传统习俗知多少
收清露——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保留着这一独特习俗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。”人们相信“百花上露,令人好颜色”,使收清露成为白露节气最特别的仪式感。
饮白露茶——民间素有“春茶苦,夏茶涩,要喝茶,秋白露”的说法。茶树经历夏季酷热后,在白露前后迎来又一个生长佳期。此时采摘的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,也不似夏茶干涩味苦,而是呈现出独特的浓郁甘醇,尤其受老茶客青睐。
吃番薯——红薯富含蛋白质、淀粉、果胶和多种维生素,含糖量高达15%-20%,被中医视为良药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甘薯补虚,健脾开胃,强肾阴”。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避免饭后胃酸,因此成为传统食俗。
吃龙眼——福建福州保留着“白露必吃龙眼”的传统。此时龙眼个大味甜口感最佳,具有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功效。民间认为白露日食用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,对贫血、失眠等也有辅助调理作用。
二、白露养生保健三重点
生活起居:护好三部位
“白露身不露,着凉易泻肚”的谚语提醒我们:此时应换上长衣长袖,重点保护腹部、背部和脚部,避免脾胃受寒引起腹泻。
睡眠调整:早睡早起顺应秋气,保证每天7-8小时睡眠。早睡可收敛肺气,早起则舒展肺气,维持肺脏功能平衡。
适度锻炼:气候宜人正是锻炼黄金期。老年人适合散步、太极拳;中青年可选择跑步、爬山等稍高强度运动,有助于肺气宣发,提升抵抗力。
温水泡脚:坚持每晚温水泡脚15-30分钟,至身体微微发热,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,为入冬做好准备。
饮食养生:润肺防秋燥
肺为“娇脏”,通过鼻与外界相通,最易被秋燥所伤。白露饮食应以生津润燥为主,多食白色食物:
柔润食品:蜂蜜、百合、杏仁、山药等可补益肺胃
优质蛋白:乌鸡、鳖肉、鸭肉等性平味甘食材
当令水果:雪梨、甘蔗、柿子、马蹄等生津润燥佳品
药膳推荐:
沙参玉竹炖脊骨:猪脊骨配沙参、玉竹、麦冬,润肺滋阴
洋参炖白鸭:鸭肉加西洋参、麦冬,滋阴补虚
情志调节:防悲秋情绪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秋季易引发忧郁情绪。白露时节应保持情绪稳定,收敛神气而不外露,做到不悲不忧。笑能宣发肺气,调节人体机能,是天然的养生良方。
主动与亲友交流、培养兴趣爱好、增加户外活动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。当情绪波动较大时,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。
三、白露必吃养生三果品
柑橘类水果——秋季是柑橘类水果的丰收季。这类水果不仅新鲜可口,其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(每100克含约30毫克)能有效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力,抵御秋季干燥气候对呼吸系统的侵害。
秋梨——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的功效。直接生吃可生津解渴,熟食则润肺止咳。脾胃虚弱者建议蒸熟食用,或将梨皮与梨肉同煮,饮汤吃梨,缓解秋燥效果更佳。
柚子——白露时节正是柚子上市旺季。柚子味甘酸性寒,具有理气化痰、润肺清肠的功效。其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1.5倍(每100克约含60毫克),是缓解秋燥咳嗽的优质水果。
四、养生食谱推荐
鲜奶银耳乌鸡汤
材料:乌鸡1只,水发银耳19克,百合38克,猪瘦肉225克,鲜奶250毫升
做法:
银耳撕小瓣,百合洗净
乌鸡、猪肉切块略炒
所有材料入锅加水煲2小时
倒入鲜奶煮5分钟,调味即可
功效:此汤汇集三种白色食材(银耳、百合、鲜奶),润肺功效加倍
南瓜百合蒸饭
材料:大米150克,小南瓜1个,鲜百合75克
做法:
南瓜切开顶部,挖瓤作盅
大米、百合装入南瓜盅
加冰糖水(没过大米1厘米)
蒸30分钟至熟透
功效:南瓜富含β-胡萝卜素,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,帮助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
白露时节气候宜人,食物丰富,但需注意饮食适量原则。过量摄入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,破坏秋季养生效果。建议采用“三白原则”:多食白色食物,少食多餐,荤素搭配均衡。
江苏太湖畔,渔民们正敲锣打鼓祭祀禹王;湖南资兴的农家院落里,新酿的白露米酒飘出阵阵醇香;福建的茶山上,茶农指尖翻飞采摘着一年中最甘醇的白露茶——这些传承千年的习俗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养生智慧:顺应天时,方能得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