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时节防秋燥:养生专家支招应对干燥季

处暑时节防"秋燥":养生专家支招应对干燥季

8月23日处暑到,"秋燥"来袭需警惕

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。这个时节,有一种现象特别需要大家注意——那就是"秋燥"。养生专家提醒,处暑期间气候干燥,公众在加强锻炼的同时,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。

"秋燥"症状别忽视,身体信号要读懂

处暑一到,不少人会明显感觉不适:皮肤紧绷得甚至起皮脱屑,头发干枯没光泽,头皮屑变多,嘴唇干裂,鼻子喉咙像冒火,大便也干结难解。这些信号,正是典型的"秋燥"表现。

养生专家张东生解释道,这种干燥不适主要由气候因素引发。处暑时节的"秋燥"属于温燥类型,若发展成病症,常表现为咳嗽少痰、咽喉干涩、手足心发热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等,在"秋燥"影响下复发或加重的风险显著提升。因此,积极预防"秋燥"成为处暑保健的关键环节。

增强体质是根本,睡眠运动双管齐下

如何有效抵御"秋燥"?首要任务是系统性增强身体素质。确保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至关重要——它能消除疲劳,让大脑和身体充分休息。尤为关键的是,睡眠还能促进机体生成更多抗原抗体,从而显著提升抵抗力。

其次,晨练不可少。养生专家建议:醒来后别急着下床,先在床上练习叩齿、咽津等养生动作,再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。这样的晨间养生流程,对适应秋季收敛之气大有裨益。

精神调养莫轻视,平和心态养身心

预防"秋燥",精神调养同样重要。专家强调,应尽可能保持平和心境对待事物,这有助于人体顺应秋季"收敛"的特性。相较于单纯依赖药物调理,这种由内而外的调适往往效果更持久。

饮食调理有讲究,辛辣煎炸要少碰

在饮食方面,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给出具体建议:为防"秋燥",务必减少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的摄入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生姜、葱及酒类都应少吃,特别是生姜更要控制。

果蔬补水是主力,均衡摄入效果佳

应多选择新鲜蔬果。多数蔬菜水果性味寒凉,不仅能生津润燥、清热通便,其高达80%-95%的含水量更能直接缓解干燥。这些天然食物富含维生素C、B族维生素、矿物质及膳食纤维,能有效改善燥气带来的负面影响。但需注意:新鲜果蔬虽好,每日摄入量维持在400-500克为佳,过量反而可能伤脾胃。

饮水保湿不可缺,肺脏滋润是重点

此外,足量饮水是基础保障。保持呼吸道和肺脏的正常湿润度,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-1700毫升。与依赖加湿器等外部手段相比,这种由内而外的水分补充更能从根源上缓解秋燥。

你可能会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