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饮食三忌:科学进补,温暖过冬

寒冬饮食三忌:科学进补,温暖过冬

秋膘刚贴完,不少人就琢磨着冬补了。天气越来越冷,每次被寒风一吹,总想着吃点好的御寒。那么冬季饮食养生,到底有哪些讲究?下面就来细数那些冬季饮食的禁忌事项。

一、别补过头啦!

虽说天冷需要多吃些高能量、高营养的食物,像肉类、动物肝脏,它们确实能帮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对抗严寒。但这些食物动物脂肪含量普遍偏高。过量摄入,多余热量极易转化为脂肪,造成肥胖。更麻烦的是,饱和脂肪过多,还会显著提升血脂异常、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。

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很明确:禽肉类和水产类每日摄入量均应控制在40-75克区间。这意味着,所有肉类及肝脏等动物性食物的总量,每天不宜超过3两(150克)。适度进补才是关键。

二、烫嘴食物要不得!

寒冬里,一碗热汤面、热粥,或者围炉吃火锅,确实暖身又惬意。热食能驱散寒气,但经常吃太烫的食物,食道癌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
我们的食道,适宜进食温度在10℃到40℃之间。其最高耐受温度也仅在60℃以下。刚出锅的食物,温度往往超过60℃,会直接灼伤娇嫩的食道黏膜。长此以往,食道在反复灼伤和修复中会增生增厚。因此,饭菜出锅后,务必晾一会儿,等温度降下来再享用。

三、贪凉伤身需警惕!

有人冬天偏爱冻梨、冻柿子,甚至雪糕、冰激凌这类寒凉食物。这种做法真的好吗?

人体核心温度维持在37℃左右,这是消化酶高效工作、肠胃舒适运作的理想温度。冬季频繁食用寒凉食物,会显著降低消化酶活性,无异于“自废武功”。所以,这个时节饮食切忌贪凉。

冬季养生优选食材

乌鸡配板栗:乌鸡性平,入肺肾经,能滋阴益气,双补肺肾。搭配被誉为益肾宜气“补药”的板栗,可收秋补肺、冬补肾之效。板栗本身也以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见长。

富铁食物:穿再多也觉得冷?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缺铁了!血液缺铁会导致身体产热减少、体温偏低。多吃动物肝脏、牛肉、鱼、蛋类及豆制品等高铁食物,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凉。

黑色食品:中医理论中,黑色食材多具补肾功效。紫米、黑豆、黑木耳、乌鸡、黑芝麻、海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以黑豆为例,其蛋白质含量是猪腿肉的一倍多。常吃黑豆及其制品,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。

羊肉炖萝卜:无论北方干冷还是南方湿冷,增加热量都是首选。羊肉炖萝卜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热量,还对改善腰膝酸软、困倦乏力、肾虚阳痿等问题大有裨益。

你可能会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