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不为人知的奇妙力量:吃出好心情、好性格、好头脑
★合理饮食,显著降低自杀风险
不仅如此,特定营养素更是情绪的调节器,能有效减少冲动行为:
维生素B1: 显著缓解沮丧、烦躁情绪。来源:动物内脏、全谷物、豆类、绿叶蔬菜、禽肉和鱼类。
烟酸与胆碱(B族维生素): 有效减轻焦虑、疲劳、失眠和头痛。来源:动物肝脏、瘦肉、啤酒酵母、全谷物、鱼类、鸡蛋和麦芽糖。
★食物:抑制暴力倾向的潜在钥匙
食物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关联?一项在阿斯伯雷最高安全等级监狱进行的实验给出了答案。研究人员让部分囚犯系统性地摄入复合营养素(包括维生素、矿物质、必需脂肪酸等)。结果令人震惊:仅仅两周后,补充营养素组的暴力事件发生率锐减了35%! 这项关键发现发表在权威的《英国精神病学》杂志上。
然而,实验停止补充营养素后,监狱的暴力事件竟反弹上升了40%。这一强烈对比促使监狱管理层着手调整了膳食结构。可见,均衡的膳食和合理的营养摄入,对于减少暴力等异常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★对抗抑郁:餐桌上的帮手
科学证实,恰当的饮食是抵抗抑郁情绪的有力武器。研究发现,鱼类和坚果(如核桃)等食物具有减轻抑郁症状的潜力。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指出,这些食物富含的ω-3脂肪酸和尿嘧啶可能是其抗抑郁功效的关键。多项研究揭示,抑郁症患者体内的ω-3脂肪酸浓度普遍低于健康人群,表明这种脂肪酸对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和抵抗抑郁至关重要。
人体无法自行合成ω-3脂肪酸,必须从亚麻籽油、大豆油、坚果及深海鱼类中获取。动物实验显示,富含ω-3的食物能作用于大脑神经传导路径,促进血清素生成。血清素正是稳定情绪、缓解焦虑的“快乐信使”,其作用机制与许多抗抑郁药物高度相似。
★吃出好心情:提升你的“快乐因子”
我们体内有一种神奇的“快乐物质”——5-羟色胺(血清素)。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好坏:水平高时感觉愉悦,水平低时则容易沮丧低落。
提升5-羟色胺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。色氨酸是一种氨基酸,能在体内转化为5-羟色胺。优质来源包括:肉类、鱼类、蛋类、奶酪、牛奶、酸奶、坚果以及豌豆、大豆、扁豆等豆类。火鸡、松软干酪、雉鸡和鹌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此外,可可堪称促进5-羟色胺生成的明星食物,这也是巧克力能快速提振精神的原因。 除了富含色氨酸的食物,摄入碳水化合物(如全麦面包、糙米、全麦意面、带皮烤土豆、燕麦粥)也有助于色氨酸转化为5-羟色胺。需注意,脂肪、油、糖和酒类不含色氨酸。
★吃得更聪明:食物提升智力水平
智力虽受遗传影响,但研究显示我们日常仅动用了其极小部分。那么,食物中的营养素能否挖掘这份潜力?答案是肯定的!
英国斯旺西大学的David Benton教授与营养学家Gwillym Roberts进行了一项研究。他们给60名小学生中的一半补充了特殊配方的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(剂量均为最佳摄入量),另一半则不补充。八个月后,非语言智商(IQ)测试显示:补充组儿童的IQ分数显著提升了10分以上,而未补充组则无明显变化。 这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上的研究,其结论已被后续多项研究验证。
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钱德拉博士针对老年人也进行了探索。他让一组65岁老人持续服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达十二个月。研究前后分别检测了他们的血液营养素水平、短时记忆、长时记忆、抽象思维、问题解决能力和注意力。结果显示,补充组老人在除长时记忆外的所有检测项目上,均获得了明显改善。
★食物塑造性格:从餐桌看个性
性格不稳定者: 需多补充钙、磷。推荐食物:大豆、牛奶、油菜、榨菜、腌雪里蕻、南瓜子、海带、木耳、紫菜、田螺、橙子、河蟹、虾米、鸡肉。
易怒者: 常因缺钙和B族维生素(尤其B1)。推荐食物:富含钙的食物,以及小米、大米、桂圆、蘑菇、花生、葵花籽、核桃、菱角、鸭蛋等富含B1的食物。
做事虎头蛇尾者: 通常缺乏维生素A和C。推荐食物:动物肝脏(猪牛羊鸡鸭)、奶类、蛋类、河蟹、田螺(富含维A);辣椒、鲜枣、猕猴桃、山楂、沙棘果、柑橘、苦瓜、卷心菜、萝卜、油菜、毛豆(富含维C)。
依赖性强、胆小怕事者: 可能与血液中缺乏某些物质有关。推荐多摄入碱性食物和富含钙的食物。
★警惕:这些食物可能拉低智商
某些食物成分确实可能对智力产生负面影响:
重金属危害: 铅、镉、铝等金属易在大脑蓄积,已被证实会损害智力、注意力、记忆力和自控力。
高糖与精制碳水陷阱: 曼彻斯特技术协会的研究发现,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越高,IQ水平往往越低。 高糖消费者与低糖消费者的IQ差距平均可达25分之多!不仅如此,暴力行为、焦虑、多动症、注意力障碍、抑郁、进食紊乱、疲劳、学习困难及经前综合症等问题,均被发现与过量糖分摄入存在关联。